top of page
【混聲四部】遂古之初-天問I:湘夫人

【混聲四部】遂古之初-天問I:湘夫人

NT$150價格

I:湘夫人-點我試聽 >>

II:山鬼-點我試聽 >>

小提醒!

此商品為「電子授權樂譜」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寄送實體紙本樂譜喔!

完成付款後,我們會把授權樂譜檔案寄到您提供的電子信箱。

您只需要根據購買的份數(團體最低訂購數量為20份)自行列印出來就可以使用了。

另外需要依照實際演出團體人數來購買,所以目前無法直接在官網下單。

請直接來信到 voicelabtaiwan@gmail.com

並提供以下資訊,我們會盡快協助你處理訂購: 想訂幾份? 團體名稱是? 你的姓名?聯絡電話?


感謝您對人聲製研所的支持,讓我們繼續分享合唱的美好。

  • 樂曲名稱

    【混聲四部】遂古之初-天問I:湘夫人

  • 作詞者

    黃湘君

  • 作曲者

    蘇    屹

  • 編曲者

  • 編制

    SATB mixed choir and piano

  • 性質

    世俗音樂

  • 語言

    中文

  • 難易程度

    適中

  • 曲目解說

    本作品詩詞為音樂人黃湘君編撰,靈感來自春秋戰國時期收錄於《楚辭》的楚國詩詞——《 九歌 》,內容為祭祀神明、地祇、及人鬼的祭歌。而本作品選自其中《 山鬼 》、《 湘君 》、《 湘夫人 》三篇,並由黃湘君加以編撰、詮釋,成為一首結合古典與現代詩詞創作風格之新作。

    I. 《 湘夫人 》

    詞:

    印在長沙的細流 戰國末年 九歌這樣流傳著 「君不行兮夷猶,騫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我臉龐細流落入湘江 思慕之人深處何方? 孤舟 向北 我心 扉敞 遊蕩著是你的毫無音訊 徘徊著是我的纏綿悱惻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我佇立中洲 凝視望月 思慕之人心繫何方? 獨枝 向晚 我心 徬徨 緊抱著是你的袂袖禪衣 思念著是我的浮生若夢 我們在日月交替中擦肩而過 望而不見 思而不言 愛而不得 拋入水中那些閨怨 將千思萬緒從水中撈起 堅如山 如土 我始終盼望 待你歸來 我一生中唯一的抉擇

     

    本曲詩詞取材自《湘君》與《湘夫人》。

    第一段落為湘夫人對湘君的思念,段落前兩句「君不行兮夷猶,騫誰留兮中州?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引用自《湘君》原文中的開頭兩句,白話譯文為:「湘君啊你猶豫不走,是因為誰停留在水中的沙洲?我為你打扮好美麗的容顏,在急流中駕起桂舟。」湘夫人在太陽升起之時不斷尋找湘君之身影。 此段全由女聲演唱,象徵湘夫人娓娓道出的思念。段落中可見以兩音為一動機(如下方譜例),並將演唱音域持續向上擴增,表達角色於情感悸動之時的語氣。

    段落2-湘君 在同樣的心境傳達上,第二段落則全由男聲演唱相同之旋律素材,以象徵平行時空中湘君給予湘夫人之回應。 本段文字引用自《湘夫人》原文,從其中選取兩句無接續,卻最能貼切湘君當時心境的詩詞:「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此兩句白話譯文為「湘夫人降落在北州之上,我遠望而不見使我惆悵。」、「沅水有芷草茂盛澧水有蘭花芬芳,我思念湘夫人卻不敢明講」。其中「帝子」及「公子」皆指「湘夫人」。

    段落3-望而不見 第三段落描述湘君在落日之時來到湘夫人離開的地方,兩人不斷的在黑夜與白晝的維度交錯,彼此相愛相思卻總是擦肩而過。兩人雖一度在心力交瘁之時將對方的信物遺棄,但卻又相信彼此的心意,而毅然決然的將餘生用來等待那望而不見、思而不言、愛而不得的伴侶。 此段之編制雖為男女聲合唱,卻多以對位方式呈現,除象徵兩人不斷的錯過外,更形容彼此雖未碰面卻心嚮往之的心意。其中唯有「望而不見、思而不言」以主音織體表現、「我始終盼望」以齊唱合一,表達彼此於內心永恆的存在。

     

    《 山鬼 》

    詞:

    山隈縹緲 始於落日東風

    走過曲隅之處 行於幽篁之中

    山中的神靈啊 引領我走向女蘿之牢籠

    溢慾的藤蔓啊 在我眼裡是一道救贖的光

    我赤裸的獻上剖開的心臟

    只願你飲下我炙熱的血液

    靁填填 雨冥冥

    風颯颯 木蕭蕭

    巉巖荊棘綻放著花朵

    劈開一條 通往你的天際

    將魂靈歸於天 歸於地

    不畏那六道輪迴

    我朝朝暮暮 渴望那孤獨的靈

    只願你觸碰我沸騰的脈搏

    就算 山崩地裂 我也要與你相擁

     

    本曲詩詞選自《山鬼》,為祭祀山中鬼神之歌舞樂,內文講述祭典的巫師得將自身裝扮的與山鬼相似,才得以讓山鬼附身受祭。筆者想從非二元性別的角度來描述山中之神靈,不願定義山鬼為男神或女神,也不想定義尚未冊封為神的山鬼,是否為鬼或是神。撇除這些世人對於男女、鬼神之窠臼的印象,講述的多為山鬼與祭者之間的相互依賴與思戀。

    序奏-祭者的撥彈,敘景 假想,祭者於山水間以樂音作為媒介,撥彈著、哼唱著,藉此得以進入山鬼所在之處,也許在另一時空,也許只於內心相會。為此,筆者將鋼琴仿古撥彈樂器(如箏),人聲附和之,接著娓娓道出祭者所在之景。

    段落1-似人的愛戀,敘情 此時,祭者如渴慕情愛(或信仰)的詩人般,對景象抒情著,為求得使心靈富足的魂靈。音樂利用平穩而踏實的樂句,表達款款而述的祭者;當他投以相許的祭品,樂風始急轉直下,悸動與渴求的聲響遍佈各處,直至琴聲低鳴消逝......

    段落2-寄情於景,聲響 映入眼簾的,已讓人分不清為屬祂或屬塵之界。此時,說書人道出雷聲四起、大雨紛飛的那地,風起雲湧,一片蕭瑟。雷聲、大雨依序落於琴鍵的低、高處,風起於沙(沙鈴),木則消逝於男聲之律。

    段落3-觸景生情,歌詠 為呼應最尾句之「山崩地裂」,此段落為本曲音域最寬、織度最滿、情緒最高漲之處。 其中對位形式使用頻繁,象徵祭者於山谷中的呼喊得以回報,也許出自山鬼,也許只是繚繞的回音。

    尾奏-回歸於塵,初衷 呼應序奏,以撥彈琴聲作結,可以解釋為祭典的尾聲。祭者一樣撥彈著、哼唱著,無論是否相見、相擁,都需回歸心嚮往之的初衷,歸於塵土,只是內心不再空蕩著。

    (黃湘君、蘇屹 共撰)

  • 出版年份

    2022.02

  • 作品編號

    MI-02-1004

ABOUT US

三位合唱指揮及作曲工作者與一位視覺設計師的人聲實驗室

  • Grey Facebook Icon
  • 灰色的Instagram圖標

Copyright © 2021 by voice lab . All Right Reserved

Philosophy

人聲藝術為本,發展合唱多元表現。
聲波傳遞之美,探索人聲無限可能。
製作合唱音樂,頌揚屬於臺灣之聲。
研擬人聲課程,整合合唱教學系統。
所內以愛相聚,耕耘淨土播灑種子。

Thanks for submitting!

bottom of page